最新消息

關注稅務改革與電子發票標準化趨勢以鞏固貿易競爭優勢 2025年趨勢解析《稅務篇》

勤業眾信稅務部/洪于婷資深會計師、盧國正協理

2024年全球稅務環境變化顯著,各國陸續推動類似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稅務改革,雖各國進展不一,但貿易朝向減碳及數位化之進展更加明確,關稅及碳稅重要性與日俱增。此外,貿易牽涉到買賣雙方之金流,而開立/收到發票則為金流安排的第一步,賣方能正確及快速開立發票,且買方能正確而且快速接收發票,並安排付款,將影響雙方對現金流的掌握,及企業運營的成本。紙本發票依賴人力物力,亦容易出錯,買賣雙方傳送接收亦需要多層人工或行政流程,在現今各國缺工及數位經濟環境下深受限制,同時也不利減碳,效率效果不彰,電子發票逐漸取代紙本發票成為主流。同時,伴隨著減碳潮流及對稅務資訊的掌握,各國對於稅務資訊申報之數位化要求與電子發票標準化有志一同,企業除須了解自身產品的市場定位外、更須關注是否未來可能碳排值或跨國數位發票之開立作為買賣雙方之交易條件、各國進口關稅及產地國或進口國CBAM的推動時程,預做準備,並配合永續發展,採取積極應對策略,以順利贏戰。

目前由歐盟推動國際間電子發票資訊標準「泛歐線上政府採購體系」(Pan-European Public Procurement On-Line;簡稱Peppol),冀望先由各國境內電子發票標準傳輸之一致化,進展到各國稅局可應用於企業相關申報程序,如增值稅、報關及永續資訊報告等,甚至未來跨國交換資訊,將可減少企業之行政負擔。而此發展亦為各國政府所樂見,不只協助達到國家淨零目標、亦收掌握稅收資訊之利、更能精準進行稅務查核及打擊犯罪。

這一變革無疑對稅務部門和整個企業帶來挑戰。稅務相關的資訊需要反映在所有財務系統和交易流程中,企業將需要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稅務數據品質以符合稅務機關之要求。隨著電子申報和電子發票逐漸普及,企業需要採取更全面和集中之方法應對,稅務合規的變化不再只是稅務部門的責任,而對企業全體產生深遠影響。鑒於稅務科技化的變革,本文彙整2025年間接稅發展重點議題,以協助企業應對稅務機關要求即時稅務資料之挑戰以及稅收數位與透明化之趨勢。

間接稅因交易行為模式改變,更趨電子化及透明化

間接稅是指預期可以轉嫁的租稅,納稅者透過交易行為,將稅負移轉給最後購買方或消費者負擔,一般而言間接稅是對商品和服務徵收,包括營業稅(或稱增值稅)、關稅、貨物稅、 菸酒稅、娛樂稅、印花稅、使用牌照稅。相較於直接稅針對所得或利潤課稅,以企業或個人為基礎。間接稅針對商品及服務課稅,以交易為基礎,每次申報期間較短,稅務申報頻率較高,關稅是每次進出口都要申報,台灣營業稅是每兩個月申報一次,而所得稅則以一年為期,每年申報一次。因此,相對而言,間接稅將更依賴正確之交易資料及發票作為稅收資訊收集之第一步。而數位經濟下,交易行為更加數位化,更趨使間接稅朝向電子化及藉由數位工具及系統申報而得以實現稅收資訊透明化,讓徵納雙方可以即時取得或提供相關資訊。

就稅務監管而言,稅務資訊的日益複雜及國際間稅收管理制度差異,使得靈活的IT基礎設施對企業而言更加重要,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稅務規定及要求。考量未來稅務機關可能直接透過稅務申報雲端平台取得企業之客戶、產品及供應商等數據,企業應確保相關稅務資訊準確無誤且由系統自動生成,並應投入較以往更多資源、採取更全面的方式來管理應對。

隨著科技發展與稅務揭露規範日益加強,稅務資料的透明度與報告揭露需求的深度和廣度均有所增加,間接稅之稅務數據及電子發票管理也逐漸成為各國政府關注及企業發展的重要議題。例如在拉丁美洲,墨西哥及巴西的稅務機關利用電子申報制度,有效減少了預期增值稅收入與實際徵收額間之差距,使稅務數位化監管的成效顯著。歐盟亦提出「增值稅數位化」(VAT in the Digital Age;簡稱ViDA),其中包含報告數位化、登記單一化及平臺經濟等措施,以推動區域內增值稅機制之調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稅務透明度,並強化稅收的即時合規性。

隨著科技之進步,加速簡化稅收工作流程,稅務流程之數位化將變得更加普遍,例如未來在電子貿易及海關要求合規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之利用將可能使稅務合規流程簡化為更有效率的模式。此外,氣候與永續將帶動新的稅務機制與挑戰,例如:未來,更多地區可能會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或類似的碳稅課徵機制,以推動企業採用更乾淨的科技,減少排放,轉型低碳經濟。因此,在稅收數位化及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議題的發展趨勢下,間接稅稅務數據(不論是增值稅或關稅)將被更廣泛地納入企業永續活動,企業亦將面臨更高的稅務合規成本及複雜性。

間接稅數位思維:稅務合規的新策略

其次,就企業而言,當遭遇數位化衝擊時,將面對整體結構環境下之改變,特別是買方交易行為之改變。例如,線上線下零售界線模糊、跨境網購盛行。

稅務領域通常在數位化方面相對較為落後,舉例而言,它可能是一個仍存在紙本申報、Excel電子表格和多個需要手動操作的系統環境。稅務通常較不易跟上技術變革步伐,原因可能是稅務機關本身在要求數位化稅務合規方面進展緩慢,亦可能因稅收收入指標的持續增長使得數位化領域的變革對政府而言非優先考量。然而,近期地緣政治壓力及日益增長的預算控制使得加強數位化變得更加重要,以幫助稅務機關應對逃稅及稅務詐騙等情事。

通過電子申報及電子發票制度,稅務機關正在創造一個網絡化的數位環境,藉由新方式審查稅收。這改變了稅務及法律合規管理方式。繁瑣的人工審計、隨機抽樣方法及大量文件的審查將成為過去式。

在數據導向的環境中,稅務機關可以即時地比對各種數據來源,並隨時存取數據,例如透過企業的ERP系統直接讀取真實數據。當稅務機關發現數據有異常時,將直接評估額外稅款或拒絕退稅,並在出現爭議時將舉證責任轉移給納稅義務人。

為因應此一變化,企業應該採取全新的稅務合規策略—數位思維。數位環境中的合規無法僅通過人工流程來管理,並且稅務合規之數位化應被視為一項發展契機,過去其他領域中的數位化經驗同樣適用於此。稅務數位轉型將需要企業進行許多投入,包含相關技術軟體等解決方案之使用。

間接稅的數位化需要新思維,稅務流程亦需從上游進行管理:企業需要從稅務數據初始輸入階段即著手處理,嵌入核心業務和財務流程,而非僅為了合規目的而在流程後端進行處理。

企業需要將稅務相關數據從財務流程初始端開始輸入,並通過ERP系統嵌入財務功能,其中將涵蓋稅務關鍵領域,包含數位稅務行政、即時報告和透明化。企業針對稅務數據之管理需要在稅務機關查核之前即達到預防性、前瞻性及自動化之效果。當稅務機關擁有進入企業ERP系統或數據資料庫之權限時,這些資訊應透過企業的IT及財務部門進行更為全面性的檢查,包含使用客製化的資料分析工具及自動化檢查等測試。

未來自動化流程將取代大多數現有的稅務申報運作模式。隨著間接稅的數位轉型發展,稅務數據品質之提升將顯得至關重要,數位審計亦將成為常態。

全球行動:跨國合規

隨著稅務機關擴大監管範圍和增加跨境合作,稅務數據之跨境查核將會愈趨頻繁,電子發票和電子申報合規不應僅由本地財務和稅務團隊處理,企業朝向集中化的稅務管理趨勢將會更加顯著。

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及集中稅務管理,企業應採取全球化的思維模式。當企業能夠建立全球一致性的系統時,其中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標準化及自動化將帶來許多效益及機會。電子申報及電子發票制度,亦將促使企業朝向其ERP系統的一致性和整合發展,並持續改善系統之使用。

儘管電子申報和電子發票的全球標準化和一致性尚不明確,但企業應積極審查各運營地區的間接稅方案,尋找適用於多地區解決方案,選擇瞭解不同地區要求並具全球影響力的供應商,將為企業帶來優勢。在數據層面上,各地區的法規要求和結構並無太大差異。選擇瞭解不同地區法規要求並具全球影響力的供應商,將為企業帶來優勢。

歐盟Peppol電子發票傳輸標準近年已逐步推行至澳洲、紐西蘭、日本、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非歐盟地區以作為各國可採用之電子發票資料傳輸標準。如同Peppol 說的 「Future is open」,屬於新時代發票電子化的康莊大道已在腳下,在此趨勢下,跨國企業將更需要運用稅務科技來管理複雜的數據,以提升資訊揭露之透明度。

結語

在全球間接稅稅收管理逐步走向數位化、透明化的發展變革之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未來,稅務領導者應樂觀面對數位化帶來的好處並保持謹慎的態度應對新技術,稅務工作者應持續培養多元能力,以接受稅務科技帶來越趨複雜之管理數據。企業必須採取數位思維、全球行動,並強化跨部門合作,以確保合規性和提高運營效率,才能在日益數位化的稅務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成功應對未來挑戰。

https://www2.deloitte.com/tw/tc/pages/tax/articles/2025-outlook-indirect-tax.html